會議主題:「聖經翻譯與跨文化溝通」
主講人: 楊雅惠教授
1. 跨文化美學轉向的契機:明末清初遺民意識
2. 外推 Strangification
跨文化雖是現代性議題,其實在前現代已有。沈清松從哲學角度說:跨文化哲學以多元他者之憂典豐富自己,或以自己之憂典豐富他者;正是審視自己與多元他者的關係。方法論上跨文化要達到「互認」、互為主體,需要有外推的三步驟:1. 語言的外推、2. 實踐的外推、3. 本體的外推。
3. 語言的外推
音譯
意譯(十字架、天主、聖子、聖母、告解。)
格譯
4. 自然與啟示:「造化」的跨文化鏡像
太極含三是慢然,真從元氣說渾淪。殘篇昔識誠明善,奧義今知父子神。位別近參含火鏡,全體遙指歷天輪。聖明顯示權相付,普地人間至教音。
5. 神思與超性:「心源」的跨文化轉譯
山水元無有定形,筆隨人意運幽深。排分竹柏煙雲裏,領略真能瑩道心。墨井雨中戲作。
參考書目:
明末清初抒情傳統的跨文化美學濫觴:以耶穌會文人畫家吳歷為主的考察.
沈清松。(2014)。從利瑪竇到海德格:跨文化脈絡下的中西哲學互動。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。
吳歷詩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