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9. 「聖經中的譬喻與認知語義學」聖經「文體分析」之「比喩」

  • yanduhuiy
  • 2020年8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0年8月8日

會議主題: 「聖經中的譬喻與認知語義學」聖經「文體分析」之「比喩」

主講人:歐秀慧 副教授

1. 喻意難解

  • 比喻和啟示文學一樣,都是最常有人寫的聖經題材,但是在釋經學上卻錯得最離譜。因為這兩種形式都最富動力,然而卻是最難瞭解的聖經文體。

  • 以比喻作傳達工具,效果非凡,因為它是依據日常生活的經驗講比方、故事。

  • 可是,故事的本身可以有多種含義,而現代的讀者也和從前的聽眾一樣,不容易作正確的解。

  • 耶穌曾說明比喻運作的原則:「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,至於別人,就用比喻,叫他們『看也看不見,聽也聽不明』」(路八10)。

  • 瑪麗·安·托柏特(Mary Ann To1bert)說:「對耶穌比喻的研究,意見極為為分歧,辯論無法止息,由此看來……現代解釋比喻的人,一定大半都屬於『別人』那一類」(1979:13)。

  • 我們可能明白「作者的原意」嗎?而所謂的「作者」究竟是指耶穌,還是寫福音書的作者?

2. 比喻的幾個要點

  • 舊約和拉比的比喻(猶太的masal)傾向於細心控制的寓意重點。

  • 在希臘羅馬大部分都是混合的形式,其中有一些細節具「第二層意義」,但不是所有細節皆如此。

  • 形式批判認為,古代的趨勢是將原來簡單的故事寓意化,但是實況可能正好相反,古時的趨勢不是擴張,乃是簡化。

  • 單一重點的比喻也具隱喻性(寓意),因為包含了多層次的意義。

  • 「寓言」是一種文學筆法,作者藉此將讀者帶進他心目中更深一層的意義;「寓意化」則是將幾層意義(並非作者原意)讀入經文。這兩者是不同的。福音書的比喻屬於前者,不屬於後者。

  • 比喻中許多細節,因為具誇大的特性(超過正常的故事界線),所以原意便是要從隱喻的層次來瞭解,不可能只是附加的細節而已,一定有屬靈的含義。

參考書目:

Osborne, Grant R. (2006).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: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, 2nd Ed: InterVarsity Press. (§Part II: Parable比喻).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1. 聖經詮釋學-1 概論

會議主題一:「聖經詮釋學-1 概論」 主講人:周復初教授 1. 文化釋經學Hermeneutics 源於希臘文的一字,意思是「解釋」。傳統上它是指「解釋作者意思的原則或方法之科學」。釋經學是含括一切的名詞,而解經(exegesis)與「處境化」(contextualizat...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文章: Blog2_Post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
©2020 by 語言、文化與聖經翻譯典籍研讀會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